您的位置:首页 > 读书汇 >


2023年7月16日至2023年7月28日,阅读。 

怀疑人从三上到友里,然后是董事长和光男。

最后没想到是个圆满的大结局。

有人是恶魔,也可能是天使。




用了大半天时间看完了《消失的13级台阶》,看完心里一直堵堵的。故事的结局本身如果非要用好坏来判断的话,应该算是happy ending吧,毕竟南乡和纯一成功帮树原亮洗脱了罪名,把他从绞刑架上救了回来,纯一的案子虽然另有隐情但他也不会再被定罪,南乡尽管承认自己有杀人之意但还是有望因正当防卫逃过一劫。
 
作者在文中围绕死刑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刑罚制度的意义多次展开了讨论,但这确实是一个从不同角度出发看法会截然不同因此也很难得出统一定论的问题。读完小说之后我一度思绪很混乱,不知该支持还是反对死刑制度,所以想把小说中几个人物面对犯罪和死刑的态度梳理出来,同时也帮自己整理一下思路。
 
先是主人公之一的三上纯一。他是好人吗?我觉得作者希望把他刻画为一个本质上善良淳朴的孩子。尽管最后的自白信中他坦白了自己杀人的动机,但我想读者都很难对这个角色产生厌恶和恨意,因为他的杀意源自被害人的施暴在先,被恶人欺负却无法借助法律来保护女友惩罚恶人,那就只能靠私刑完成复仇,但这种报复行为并没有让他得到解脱,相反他的女友、他的家人、他自己都深受这一罪恶行为的影响,一生都被贴上耻辱的标签,难以在社会上抬头做人。他积极为树原亮洗刷冤情,从最初的被金钱所驱使,到过程中逐渐对死刑制度和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入了解,他的心理也在慢慢变化。当南乡和中森误以为纯一自导自演用指纹把自己伪装成真凶以换取巨额报酬时,其实他更想的是抓到真凶为自己赎罪吧,当然他的赎罪是为了家人和女友,不是为了被他杀死的恶人。
 
第二个是管教官南乡。南乡是好人吗?显然他也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他曾对自己的职业充满希望,曾对家庭充满责任感,曾试图感化纯一见证他重新做人。但是这样一个好人却亲手杀死过三个人,虽然其中两个是他行使了所谓正当的职责,被杀的也是已被审判的死刑犯,但第一个犯人到临死前都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让他也产生了内心的动摇和疑问,第二个看上去已经改过自新且被害者家属都请愿免他一死,但司法却按条款依然剥夺了他的生命。这两个案例让死刑制度的存在一下子变得不那么立得住脚,我想这也是作者想讨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即司法系统是否有权剥夺一个公民的生命,即使他的罪行是剥夺了别人的生命;司法是否一定是正义且正确的,如果司法审判错了,这个责任该谁负责,被冤死的犯人是不是就白白死去了;司法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一个死刑犯改过自新且得到被害者家属甚至社会大部分人的原谅,他还应不应该死,为什么不能给他一个机会重新做人?当然,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还有两点,一个是如果从报应刑论来说,死刑是为了给罪大恶极的犯人以最深的惩戒,那我会认为死刑反而便宜他了,因为对于在监狱里不见天日,终日生活在何时死神会降临的恐惧中的人来说,这种折磨远比一瞬的死来得更痛苦,包括纯一回忆起他被关禁闭的那恐怖的一周,我想那种生不如死的生活更适合作为惩罚,当然,这种酷刑是否合理也有待讨论,毕竟罪犯是否还有人权以及可以对他们折磨到哪一步,这个标准和尺度也是人为制定的,在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下,就算犯人也不该受到非人的待遇;另外一点是关于杀人数量的问题,书中提到杀一个人一般判无期,换言之十几年就会回归社会,杀三个人以上就是死刑,而杀两个人就是左右皆可的状态,这个量化标准的提出其实我是觉得挺困惑的,都是杀人,为什么还要用数量来衡量判罚的轻重呢,既然有死刑制度,难道杀一个人就不该偿命吗?如果只是犯人运气不佳,杀第一个的时候就被抓,怎么能保证他关个十几年放出来就不再杀人呢?如果要判,为什么不按统一标准来判,我个人觉得这是很不合理的。
 
第三个人物是阳光集团的董事长安藤纪夫。他算是一个有悲剧色彩的反面人物。以前犯下杀人罪也是被生活逼上了绝路,出狱后靠自己的力量奋斗到地位显赫的成功人士,原本是个充满正能量的重新做人的故事,然而悲剧人物的生活总是不能如愿,原本应该在出狱后对自己起到保护和指导作用的监护人居然成为了自己恢复正常社会人身份的阻碍——这也再次反映了社会看待出狱人员的态度问题,如果社会对刑满释放人员多一些宽容,他也不会担心被监护人威胁暴露自己的前科——于是只好铤而走险彻底斩断后路,然而只要一脚踏进罪恶的深渊,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只会离光明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物是佐村光男。他是策划了整个案子的人物,但是他做了这么多,只是因为他无法理解杀死自己儿子的人只被判了两年就放出来,丧子之痛带来的强烈的报复心促使他想出了这样一出借刀杀人的戏码。这里很讽刺的是,为纯一判定两年徒刑的是司法系统,而光男的报复计划也是依靠司法系统,纯一杀了人连无期都没有判,但如果按光男的计划顺利执行的话,纯一又将因没有杀过的人被判死刑,同时因为光男的诬陷,树原亮将会因一个无辜的替罪羊而侥幸逃脱,他的逃脱不是因为抓到了“真正”的凶手,而是抓到了另一个比他更有嫌疑的凶手。虽然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但现实里有时那唯一的真相并不一定是真的。
 
第五个人是木下友里。读的时候我一度被作者误导,以为十年前纯一真的是抢劫杀人案的凶手,友里目睹了杀人惨状所以被训导时精神恍惚,后来又深受这件事折磨多次自杀未遂。当最后知道事情真相时,我真的很为这个角色感到难过和悲哀。现在微博上经常在女性被侵害时讨论完美受害者的话题,但是作为女性来说,受害者就是受害者,没有什么完美不完美,被侵害之后的心理创伤有多大,只有受害人自己知道,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对她们的状态进行评判,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在现在这个社会,女性被强奸是否有勇气以及顺利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都还很难说,更何况案件的发生是在上个世纪末。对还未成年的友里来说,她一方面受到的创伤太大,很难振作精神去跟强奸犯斗争到底,另一方面,强奸这个话题太敏感,如果被曝光了,她作为受害者将会受到二次伤害,尽管是受害者,但是社会对她的评判对她的关注反而会让她像一个犯人一样抬不起头来,况且警察也告诉纯一,佐村未满十八岁也不会判很重的刑罚,这种明明自己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受害人却无法依靠法律保护自己的感觉,想来真的让人绝望吧。我猜想,作者设置这一条故事线可能也是想让读者去思考这个社会问题,即非致命但给人造成极大心理创伤甚至会让受害人事后自杀(也就是变相夺取了受害者生命)的犯罪,司法系统应该如何判罚,对于未成年但品行已极端恶劣的犯罪是否应该予以改过的机会,是否可能让其真心悔过,对像友里这样不敢报案的受害者,司法系统能如何保护她们?
 
另外还想到一个点,就是关于有前科的人员重返社会立足的问题。不管是纯一出狱后与家人和邻居见面的场景,还是已经努力改过自新的室户,还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誉不惜再次犯罪的安藤纪夫,都在自己过去的身份标签中痛苦地挣扎着,哪怕真心改过,仍然摆脱不了这个标签。其实标签本身没有错,已发生的历史不可能抹去,但他们怕的是社会对他们的看法,当然社会也不能说有错,因为杀人犯总是让人心生警惕的,所以这之中的矛盾如何解决,如何能让社会对出狱的杀人犯更加信任从而更加宽容,同时保证社会民众的安全,在社会认知和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司法体系虽然一直在逐步完善,但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冲动,是社会的道德和教育体系让人用理性抑制住了这种冲动。尽管南乡一直对自己亲手处决过死刑犯的事情无法介怀,但是在监狱外面对安藤依然起了除恶的杀心。然而善恶是否有明确的界限呢,佐村恭介是纯一眼中的恶人,纯一是佐村光男眼中的恶人,安藤是南乡眼中的恶人,宇津木是安藤眼中的恶人,谁都有杀死别人的充足的理由,但谁都没有权利剥夺其他人的生命,从这一点上来说,连法律也不应该宣判一个人的死刑。
 
作者在小说一开始就说了13级台阶的意义,日本绞刑台虽然没有13级台阶,但由于需要经过13个人的审批手续完成死刑决策,因此也相当于通往死刑的13级台阶,那么消失的13级台阶是否可以理解为,既暗示了树原亮的死刑最终被取消,也代表了作者希望死刑制度取消。通往不动明王的增愿寺台阶也恰好是13级,在纯一的反抗中台阶和不动明王都坍塌毁坏了,佛教依靠不动明王这尊破坏神以暴制暴处置那些无法被净化的人的做法也不见了,一切还是要回归到司法层面,依赖相对公正完善的制度解决犯罪问题,并用教育刑论改造罪犯。如果死刑不起效用,那就让他们用一生来为自己的罪孽赎罪吧。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821318/
作者:香菇姐姐




《消失的13级台阶》是日本小说家高野和明的出道作,初版即斩获日本推理界至高荣誉——第47届江户川乱步奖,可谓出道即巅峰。小说主要讲了3个死刑犯的故事,旨在以强烈的人文关怀,去讨论日本的死刑制度及执行程序,引发读者对死刑的思考。
 
1.三个死刑犯
 
他们分别是:已经被判刑的死刑犯树原亮即将被陷害的死刑犯三上纯一、以及最终成为真正死刑犯的南乡正二
 
 
没错!这就是作者高野和明的厉害之处!
 
塑造的三个人物,分别处在“死刑”的不同阶段。作者将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巧妙地转换他们距离“死刑”的位置,将“死刑”判定的依据和真相本身,全方位无死角地呈现给读者。
 
而这样做的凭借,就是作者无与伦比的画面渲染能力、无处不在的反转,以及对整个情节走向的把控能力。
 
2.契诃夫法则
 
契诃夫法则,也叫“契诃夫之枪”,是由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最先阐述的一个创作技巧:一个故事中提到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在后面出场,不然就没有必要提及。
 
在小说开头,树原亮待在死刑犯专有的囚牢中,一遍又一遍地感受着死亡擦肩而过的恐惧,每次都会大汗淋漓,脆弱不堪,他听到隔壁的囚犯跪倒在地、苦苦哀求,然后破口大骂、浑身酸软,需要搀扶才能走路。
 
 
同样的,在小说结尾,树原亮终于在狭小发霉的囚牢中,切身体会到了死刑犯即将被执行时的真正恐惧:他的大脑一片空白、身体完全瘫软,需要人搀着才能站立。
 
这种恐惧元素,在小说开头被作者用以渲染诡秘压抑的气氛,在小说结尾又用其代入主人公真正的经历,不断加深其中的压抑感,为之后的豁然晴朗埋下伏笔。
 
高野和明不止一次运用这种法则。从反复出现的证物,到三上纯一偶尔提及的理论,再到小说名字本身,他都将这种手法推向极致。
 
3.书名本身
 
《消失的13级台阶》在日语原著中为《13階段》,为什么这么命名呢?
 
小说中作了不止一次解释:它所代表的,是最原始的案发现场中的实物,也是树原亮消失记忆中的真相,更是小说主要讨论的“死刑”执行前的13道程序。
 
自死刑判决确定之日起,法务省内部将再次慎重判断:被告人是否上诉、是否请求再审、是否有特赦、是否处于怀孕中或精神失常中、是否有冤情等等,整个过程最长会持续六个月。
 
这个判断需要经过13道不同的程序,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最后由最高司法长官——法务大臣亲笔签字,然后在5天内执行死刑。
 
由于每个人的签字,都意味着他们是间接杀人的帮凶,所以法务大臣一般不会轻易签字,甚至有的法务大臣在任期间,不会处决任何一个死刑犯。
 
但也有雷厉风行的,在任期间签字处决了13个犯人。
 
中文译版书名《消失的13级台阶》的寓意也很有趣,一方面是指失忆的树原亮丢失的正好是上台阶之后的片段,而这个台阶刚好13级;另一方面,是指最终获得死刑的南乡正二,他在看完三上纯一写给他的信后,低声呢喃道:“我和你都是无期徒刑,永远没有假释。”
 
“父母、哥哥、想重新接回家的妻子,还有开一家受孩子们欢迎的糕点铺的梦想——全都消失了。”
 
至此,死刑判决执行程序本身,已经从死刑犯南乡正二的脑海中真正消失,他为自己判决并执行了死刑。
 
小说从一开始,就为读者设了一个圈套,只要你能钻进去,那么出来时必定是在书的结尾,而且必然是大汗淋漓。
 
高野和明无论是运用心理描写,还是他编剧本能的画面构图,再到语言行为,都在这本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用了一天一夜,我就读完了这本小说,而此时我正全身战栗着写完这篇文字。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042597/
作者:齐青凰

凡本站注明“本站”或“投稿”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本站或投稿人,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本站已授权使用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某某站”并附上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噼哩噗噜 关键词: 人的 失去 2023年 所谓 仇心 是对

网友评论

随机推荐

图文聚集

热门排行

最新文章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